首页 >> 服务三农 >> 正文

科技增粮助力我省西部干旱盐碱区大豆 单产实现新跃升

2025-10-09

102日,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科技增粮服务团邀请吉林省农科院、黑龙江省种业技术服务中心、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富裕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深入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繁荣乡林茂村大豆种植示范基地开展秋季田间测产工作。此次测产以科学数据为核心支撑,直观验证了优质大豆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成效,生动诠释了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实践价值。

 

2025年,大豆研究所与富裕县人民政府在富裕县共同建设大豆单产提升科技增粮示范区近3万亩,主要种植高油、高产、抗病、耐盐碱大豆品种“黑农531”。大豆研究所科技增粮专家服务团针对当地轻度盐碱耕地(土壤pH8.2-8.7)的土壤特性,构建了从春种到秋收全程“品种+技术”协同适配方案。采取110厘米大垄垄上双行精准栽培模式,公顷保苗量精准控制在28-30万株;中耕采用侧方位分层定量施肥,三段式盲耕管理;采用“一喷多效”集成技术,同步完成病虫害防治、抗逆调控与营养补充;秋收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低损收获,降低籽粒破碎率,保障产量与品质双达标。此次测产地块为繁荣乡林茂村的1500亩“黑农531”示范区。

 

 

为确保测产结果的权威性与公信力,测产专家组严格遵循农业农村部高产创建大豆测产方法,采用机器实收+现场检测的标准化测产流程,各环节环环相扣、严谨规范机械收获大豆籽粒现场脱粒称重、水分测定仪田间测定水分、按照标准水折合产量,每一步都细致严谨。采取机器通长实收2个来回,测量面积为43.8亩,去除杂质核算成标准水后亩产达到273.77公斤,较当地传统种植品种亩产提升约20%,充分彰显我院科技增粮的实际效果。

 

此次测产不仅以量化数据证实了黑农531”品种的耐盐碱特性与高产优势,更打破了当地农户对盐碱地难高产的固有认知,为周边地区推广优质大豆品种、应用科学种植技术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切实给农户吃下定心丸

下一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科技增粮服务团将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聚焦黑土地大豆生产中的土壤改良、品种优化、技术集成等关键问题,推动更多像黑农 531”这样的优质品种与配套技术走进田间、落地生根,助力更多金豆在黑土地上实现丰产增收,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