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0
在黑龙江省肇东市,提起食用菌产业,无人不晓张景文。这位自1992年高中毕业后便扎根食用菌栽培领域的乡土专家,用三十年的光阴,书写了一部从平菇小户到食用菌产业领军人物的奋斗史。
张景文的食用菌之路始于对平菇的尝试,随后他逐步拓展至鸡腿菇、榆黄蘑、香菇、金针菇、滑子菇等多个菇种,不仅自创了平菇菌糠栽培鸡腿菇的生产模式,还成功分离驯化了一个滑子菇菌种,经反复试验后大面积推广,深受农民欢迎。2002年,他牵头成立了肇东市食用菌协会,担任会长,成为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肇东市的食用菌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最初以庭院地栽覆土床式栽培平菇为主。至80年代末,人工半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技术逐渐兴起。当时,治国村600户村民中有300户从事食用菌生产,被誉为全国最大的平菇专业村之一。张景文和他的协会,正是在这一时期,从科研院所引进母种进行扩繁,并带头推广,推动了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进入90年代,随着国家大力推广园区建设,小农户庭院经济逐渐转型为小规模化食用菌园区,家庭农场大户成为主力军。2008年,肇东市统一规划建立了石坚村食用菌种植示范园区,占地130亩,集食用菌种植、育种、栽培示范研发于一体。张景文参与创立的肇东市肇东镇益康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自筹资金500余万元,建立了年生产能力350万袋的标准化菌种厂,生产平菇、滑子菇、榆黄蘑等10多个食用菌品类,成为当地食用菌产业的佼佼者。
在菌种科研攻关方面,张景文和他的合作社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参与了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研究员的11个平菇品种对比实验,引进了食用菌液体菌生产线,完成了由传统固体菌种向液体菌种的转变升级。此外,合作社还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完成了利用食用菌菌糠生产生物有机肥的实验项目,推广了北方冬季日光温室反季节滑子菇栽培技术,取得了菇农纯利润增加30%的良好效果。近年来,合作社还成为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综合示范园,完成了多项黑木耳、滑子菇等新品种的对比实验和筛选工作。
技术输出是张景文另一大贡献。自2014年以来,他培养了75名食用菌工厂化管理技术人员,服务于全国大型食用菌工厂,包括黑龙江省12家、吉林省2家、内蒙古2家、陕西省6家、甘肃省6家、贵州省2家。其中,陕西省“中博农业”和黑龙江省拜泉县“鑫鑫菌业”在他的技术支持下,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企业。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的大力推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向工厂化、标准化、自动化方向快速发展。张景文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积极推动菌种生产由固体菌种向液体菌种生产模式的转变,菌种销售市场也面向全国。尽管全国大型食用菌菌包厂众多,但由于资金投入大、技术人员匮乏,许多工厂面临生产经营问题。而张景文所在的传统种植产区,凭借丰富的种植经验、良好的市场和成熟的销售体系,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中流砥柱和振兴主力军。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