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今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我们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中国贡献。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第一年,作为增产的主攻品种——大豆,黑龙江省八五五农场迎来了丰收。经专家组随机抽取地块,亩产突破每亩550斤,为农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份答卷的背后,藏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无数专家的多年心血。...
种植高粱,对于我省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土地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依托国家谷子高粱产业体系和黑龙江省农科院创新跨越工程,自主选育了全新酿造型高粱杂交品种。
9月21日,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和平牧场有限公司迎来了一场重要的农业盛会——优质谷子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展示观摩会。此次观摩会由黑龙江省杂粮杂豆重点研发项目谷子课题组、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综合试验站、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和中车贵阳车辆有限公司新产业发展部合作组织实施,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和平牧场有限公司协办;观摩会吸引了省内众多科研院所杂粮育种植保专家、中车贵阳车辆有限公司丸粒化相关负责人、合作社负责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主任孙世臣,18年来一直扎根于全国最北部的寒冷稻作区,从事水稻优质育种研究工作,由他选育的龙稻18水稻品种是我省首个国标一级米的水稻品种,结束了黑龙江省作为粳稻生产第一大省却没有国标一级米的历史。而由他带领团队自主选育的龙稻系列的水稻品种,更是在全省累计推广面积达到了3000多万亩,为我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真正把科研成果和真情留在了这片黑土地上。...
黑木耳,曾是靠山吃山的农家副业,从来丰盈由天不由人。如今黑龙江的黑木耳产品已经实现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条日趋完备。从副业到主业,从难得之珍到规模生产,这都得益于科技的助力,更得益于一支菌物学研究的科研创新团队,将木耳,点耳成金,今天《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专栏,我们来认识一位始终扎根黑土,一生只想做好一件事儿的菌类专家王延锋。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