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首页 > 走进农科院
我院刘娣教授团队完成首部民猪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

      11月7日,我院召开成果发布会宣布,由我院刘娣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胡晓湘教授团队共同合作,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完成了民猪的全基因组从头测序工作,成功绘制民猪首部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这是民猪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图谱绘制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

                                                            

      据该项目主持人,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部地方猪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团队带头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我院刘娣教授介绍,民猪是在世界综合排名第四的优良稀缺猪种,是列入国家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的猪品种,也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地方猪种,具有繁殖力高、肉质优良、抗病、耐粗饲、抗寒的特点,能在黑龙江省冬季寒冷条件下生存,其在世界猪品种改良、性能提升中贡献巨大,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系统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对保证我国猪品种多样性意义重大,对民猪的基因测序和序列图谱绘制是对其系统研究和科学保护利用的一个重要基础。


                                                           

                                                           

      2014年6月,由刘娣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黑龙江省科技厅攻关项目以及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资金支持下,与中国农业大学胡晓湘教授团队共同合作,开展了民猪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图谱绘制工作。研究中,科研人员使用近300G的双端测序数据,构建出民猪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得到的基因组大小约为2.64Gb,同时在民猪基因组中检测出1200万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和180万个插入/缺失突变,成功测定出20,853个蛋白编码基因。历时近一年半,团队成员终于完成了民猪的全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并成功绘制了民猪的首部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同时,刘娣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还通过对民猪的起源进化、种质性能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一步对民猪遗传本质进行揭示;并对民猪进行杂交育种、饲养模式、饲养营养、疫病防控、健康绿色养殖等配套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以期通过对民猪的综合利用,来提高我省优质绿色猪肉产业化生产水平。

                                                                  

      该项成果得到与会的省畜牧局领导和来自全国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认为,民猪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完成不仅能够促进把民猪优良特性用于养猪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而且为日后对民猪的全面研究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该品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我省研究民猪的前辈专家、86岁的赵刚教授十分激动,他对刘娣团队能够获得民猪全基因组序列和图谱非常高兴,并对该团队正在进行的民猪特性和民猪生产技术研究感到十分欣慰,希望能够对民猪做好保护、开发和生产利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爱国教授认为民猪在我国地方猪种中属大体型猪,与现有商业品种最为接近,最有可能成为肉用品种,所以课题组选材非常好,此项研究在全基因组学上对资源的掌控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是个很好的开端,为中国地方猪种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为将来民猪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全国地方猪研究与利用协作组组长、山东省莱芜市畜牧局局长魏述东研究员认为,民猪首部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图谱绘制工作的完成对于民猪基础研究和应用都具有划时代意义,为全国其他地方猪种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借鉴。吉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吉林省农科院养猪研究所所长张树敏研究员认为,民猪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完成对民猪保护和民猪选择利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保障,为地方猪种保护和利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民猪配套系选育及创新开发模式提供了基础。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省级重点学科生物信息学带头人、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霞教授认为,此项目的完成为东北地区其他特有品种的研究与利用起到了引领作用。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单安山教授认为该项目的完成为民猪特性的挖掘提供了生物学基础,对民猪相关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的调整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为产业化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理事长、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立贤研究员在贺信中,肯定了刘娣教授团队完成的民猪首部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图谱绘制工作,认为此项成果将对我国地方猪种遗传多样性、种质特性分子机理及产业化利用提供基因组学水平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