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院党组和主管院长的正确领导下,作物资源研究所以发展为核心,以我院“二十字”方针为指引,在制度建设、学科融合、平台建设、人才梯队、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均取得可喜的成绩。现汇报如下:
本年度是“十四五”的关键之年,在院科研处等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所原有课题顺利承接,并新增科技部、农业部大课题5项,“十四五”新增科研经费2510万元以上。
将成果转化作为成果价值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班子及业务骨干与企业对接,年度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费超过800万元,并首次实现了食用豆品种成果转化超100万元。
本年度顺利完成了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麦类作物品种改良重点实验室”的审批工作,“杂粮作物品种改良及资源创新实验室”成功完成省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并进入公示考核阶段。
(五)、加强服务三农,为县域经济提供品牌支撑
制定了《早熟矮秆高粱大垄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并在黑龙江农垦九三分公司进行推广,使高粱产量创历史新高,助力九三分公司成为我国最北部的酿造高粱原料生产基地。
与省纪委监委驻桦南县庆发村驻村工作队合作,以“龙字号”红小豆为技术核心,将龙山镇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豆之乡,并构建“庆发模式”。
以‘党员先锋科技助农服务队’党建品牌创建为载体,持续开展面向基层、务群众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共派出党员先锋队40余名同志深入基层,真正做到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中,达到农民点餐,专家下厨的效果。
(六)、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邀请肖志敏研究员等知名育种家进行田间指导及业务培训,并以青年论坛为依托,全年开展学术交流活动4次、业务培训3次。
1、学科融合还需持续深入。我所学科多、编制少,按照优势互补原则进行学科整合势在必行,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结合实际继续深入。
2、科研资源共享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全所科研资产利用还存在条块分割现象,部分试验设备利用率偏低,以开放式平台为依托的资源共享机制还需加强。
3、学科后备青年领军人才业务能力亟待提升。目前我所科研队伍老龄化严重,未来五年我所将有4名领军人才退休,中青年后备接班人带队开展工作的能力亟需培养和锻炼。
1、继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夯实品种选育能力和学科建设,并积极凝练现有成果,申报各类奖项。
2、加强成果转化。重点扶持、引导谷子等弱势学科的成果转化,加强造血功能。认真讨论党建活动,增强党建工作的新颖性。
3、加强平台建设。确保完成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麦类作物品种改良重点实验室”的挂牌工作和“杂粮作物品种改良及资源创新实验室”的省重点实验室审批工作。
4、加强服务三农能力建设。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发挥我所学科多的技术优势,加强服务三农工作,助力县域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