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首页 > 走进农科院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召开2023年度总结汇报会为盐碱地产能提升谋篇布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重要指示精神,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总结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以下简称“东北中心”)工作成果和经验、分析短板和不足、明确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进一步推进部署东北中心建设工作。1月6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召开东北中心2023年度总结汇报会,围绕寒地耐盐碱水稻科技创新、盐碱地综合利用及产业链延伸等方面谋篇布局,交流论“稻”。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明岗(线上参会)、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范小兵、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占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武志杰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张卫建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李玉义研究员等业内领军专家,黑龙江省农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申甲,黑龙江省农科院副院长、东北中心主任来永才以及相关研究所所长、东北中心课题组骨干、基地代表等50余人参加会议。

申甲院长首先代表省农业科学院党组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东北中心年度工作总结会。并在新年伊始向参会的各位来宾、专家、学者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愿。他指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要“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对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提高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东北中心在种质资源搜集利用、新品种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问题希望各位专家在交流研讨中,围绕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盐碱地改良、产业化发展建言献策,共同为东北中心建设谋篇布局。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范小兵表示,东北拥有大面积的寒地盐碱地,具有得天独厚的科研条件,东北中心作为国创中心的中坚力量,自承建以来在新品种培育、示范推广、组织建设、机制突破、宣传推介、信息化建设、团队建设、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和政府支持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为其他区域中心建设树立了榜样,为国创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助力和科技支撑。2024年国创中心将在继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聚焦全球创新资源建设“耐盐碱水稻研究协作平台”,加大联合攻关力度;以做实三亚总部,做强各区域中心等方面发展规划,力争将国创中心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平台。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明岗线上做了题为《盐碱地生物改良利用技术及案例分析》的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张卫建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李玉义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粮食安全下农田减排固碳实践与思考》《科技创新支撑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报告,东北中心副主任刘凯做了2023年工作总结汇报。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对东北中心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同时,在基础研究、生物技术研究以及产业落地、产业链延伸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来永才在总结时强调,此次会议邀请院士、业界知名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学术交流,就是希望参会人员,尤其是年轻科研人员能够从中受益,创新思维方式,紧抓盐碱地“以种适地”“以地适种”提高土地增量、提升粮食产量的发展契机,对标专家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落地等方面提出的建议,结合自身研究领域,让品种转化、让成果落地、让产业链延伸,在盐碱地科研攻关中发挥作用、做出贡献、取得成绩。


会上,还举行了东北中心与北大荒集团四方山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国创中心副主任范小兵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四方山基地授牌。

下午,14个团队负责人、试验站代表分别做了2023年工作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