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首页 > 走进农科院
我院首届人才工作会议在哈胜利召开
    会议由我院常务副院长张志主持。黑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金济滨、省委组织部部委委员叶凤吉、省人保厅副厅长徐宏光应邀出席本次会议。我院党组书记、院长韩贵清,副院长苏俊、肖志敏、刘德、刘娣、王贵江,院总农经师矫江,院总农艺师闫文义,院属各研究所(分院、中心)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及综合试验站站长,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硕士生导师,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站长,院属哈外各分院人事人才工作相关人员及在哈全体科研人员及管理干部,共计5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及我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近年来我院人才工作的成绩与不足,深度破解人才队伍建设难题,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强院”战略,发扬“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创新精神,为实现院党组书记、院长韩贵清同志近期提出的“创建国际一流农科院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和加强人才工程建设,全面推动我院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韩贵清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我院首届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黑龙江省农科院正在全方位的朝着国际一流农科院的方向迈进。
   刘娣副院长在会上作了“以人才优先发展为引领 创建国际一流农科院”的报告。报告首先回顾了我院近年来,尤其是本届党组成立以来我院人才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介绍了我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情况。刘娣副院长在报告中指出,当前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要有忧患意识和更高的追求,更要加强人才管理工作的推进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同时,针对我院目前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刘娣副院长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院的人才工作要遵循“1151”原则,即要强化一个意识,明确一个目标,突出五个重点,实施一个工程。并要求院属各研究所(分院、中心)在2011年要做好10件实事,一是抢前抓早,做好毕业生招聘工作;二是着力引进1~2名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三是推进人才机制建设和实施;四是学科梯队建设力争实现新突破;五是博士后工作继续创新发展;六是研究生分院办学再上新水平;七是全面启动农民大学建院教学工作;八是保质保量完成以全员聘用制为基础的岗位设置工作;九是做好处级干部岗位轮换交流;十是实现人事办公网络化。
   黑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金济滨在致辞中,从形势、地位和任务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省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并希望我院科研人员在引领现代大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省委组织部部委委员叶凤吉、省人保厅副厅长徐宏光也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人才进行了诠释。
   韩贵清院长在会上做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人才工作及岗位设置工作动员报告”,对我院人才工作和岗位设置情况提出了部署和动员。他强调,我院下一步人才工作重点是完成好岗位设置工作,这是关系到我院全体职工切身利益的一项重大人事制度改革。韩院长要求各单位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把握政策,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工作;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岗位设置管理任务的圆满完成。韩院长认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我们真抓实干、狠抓落实;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完善政策;需要我们大胆改革、克难攻坚;更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坚持不懈。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我院人才工作不断发展进步。
   会议还向我院大豆专家刘忠堂同志颁发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聘书,并宣读了关于《确定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请示》的函复。同时,向我院省级重点学科、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分站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黑龙江分院进行了授牌。
下午,会议还就人才培养、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黑龙江分院、中国农民大学黑龙江分院的工作情况进行交流。人事处对院属各研究所(分院、中心)的人事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本报记者王红蕾)
 
金济滨:黑龙江农业必须形成产业化
希望省农科院的专家在“十二五”的开端之年,认清形势、定准地位、瞄准任务,在新时期继续努力、扎实工作、创新求实,在引领和发展黑龙江省现代大农业这条战线中,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金济滨
2010年是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的结束,“十一•五”即将过去,“十二•五”计划正在筹划展开。黑龙江省在这10年里,在农业上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展,为国家做出了新的贡献。发展速度之快,取得成绩之高,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2010年,黑龙江省GDP突破一万亿,财政收入突破一千亿元,粮食产量突破一千亿斤,成为黑龙江经济发展的重大标志。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的指示,黑龙江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大力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国家最稳定可靠的大粮仓—商品粮基地。
黑龙江在我国乃至世界上是什么地位?有句话说得好,“谁占有了资源,谁就占有了位置”。我个人认为黑龙江省是资源和生态大省,是农业和粮食大省。从农业上看,黑龙江省拥有2亿多亩的耕地,3亿多亩的林地,6500多万亩的草原和近3000万亩的湿地;从水资源上看,黑龙江省的水资源在全国是最为丰富的。例如,黄河现在一年的水资源量是500万吨,而松花江的水资源量却达到了800万吨。再例如,京齐姆江是黑龙江上游在一条支流,俄罗斯叫杰亚河,在这条河上游有一个电站,其水资源量就远远超过了三峡水电站,说明外兴安岭水资源非常丰富。所以说黑龙江省的水资源量远远超过其他省份。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黑龙江省从建国以来给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国民生产、生活所用1/3的石油,1/5的木材,1/7的商品粮,1/10的煤炭都是这片黑土地提供的。2009年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五十周年,据统计50年来大庆油田为国家共提供了20亿吨石油,达到同期国内产油量的40%。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农业农村工作研讨会上指出,2009年黑龙江省为国家提供了760亿斤粮食,商品粮数量远远超过了其它省。然而,这对黑龙江省来说,一方面是荣誉,一方面也是悲哀。就目前来说,黑龙江省在全国的粮食产量仅次于河南省,暂居全国第二位。面对如此巨大的产量,黑龙江省却只能出口粗产品,不能把粮食变成产品、食品。所以,下一步,黑龙江省农业在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的前提下,一定要把粮食变成食品。
发展现代农业靠什么?一靠政策,靠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二靠投入,加大投入,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等各方面;三靠科技;四靠实干;在现有的生产力条件下,还要靠天帮忙。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个人理解,黑龙江省现在农业发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科技的引领下,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只有实现农业产业化,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黑龙江省的木材、粮食、石油等原材料产量十分丰富。黑龙江要想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把农业大省变成农业强省,必须搞农业产业化,只有实现农业产业化,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新一届省委、省政府更是加大了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力度,提出“八大经济区、十大产业”,其中包括农业的三大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农机产业、林产业或者叫林下经济。国家发改委产业司的相关领导对黑龙江十大产业进行点评的时候表示,“绿色食品产业、农机产业、林产业将是最好的产业。仅就农业领域,黑龙江省的某些方面不仅在国内是最先进的,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这个主题与韩贵清院长说得一样,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应该向国际看齐,抢占国际地位。
 
叶凤吉:人才要以用为本
黑龙江省农科院“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人才工作理念非常有特色,给人才工作的创新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希望省农科院从科研院所的角度,在人才工作上再创辉煌!
    ———叶凤吉
人才“以用为本”是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重大理念的务实性实践;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发展方面的理性判断和原则性延伸;这既是重要的理念,也是人才工作的重要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人才以用为本,就要用当其时。人才成长与能力的爆发期是有阶段性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是说人才使用不能等到没有后劲的时候,这就违背了人才使用的规律。用人必须用当其时,要让人才在最想干事最能干事的时候,委以重任,使其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用人必用当其时,还要注意积极给人才使用创造机会。
人才以用为本,就要用当其均。就是给广大的、更多的人才提供均等的使用机会,这也是坚持人才使用公平正义的需要,要坚持在贡献和能力面前人人平等。在科研部门,在评定一个人科研水平的时候,要防止简单的以论文发表篇数来衡量,还应参考他的能力和贡献。对人才的使用,还要注意不能求全责备。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引进人才和发挥本土人才的关系。要坚持人才的柔性政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就要坚持人才的柔性政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是最经济最便捷的方法,能引进来最好,如果不能,就采取柔性政策,比如人才资源共享、联合攻关、项目委托、课题讲座、合资办学、成果转让……这些都是人才柔性流动的好办法。
人才以用为本,就要用当其长。古人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要把人才放对位置。有人说天才就是放对位置的人才。我国是人才大国,但是在国内却很难找到顶级、大师级的人才。有数据显示,我国的人才总量是5000多万,和美国基本差不多,但就人才总体质量来看,却与美国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么多年,不但我国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连国内各省、各个部门、各个科研单位里的领军型人才也非常少。黑龙江省农科院提出要重视领军人才的培养,我觉得是非常正确的。
人才以用为本,就要用当其愿。用当其愿就是在人才使用时,最大限度的充分满足个人意愿,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从事的工作领域甚至是终身志向,为了这个愿望,许多人达到了痴迷的状态,特别是科研人员,正因为他有这样的志愿,才能创造累累硕果。用当其愿,也体现了在用人上的人性化,同时也能够使人才身心愉悦的工作。但是,不是说是鼓励个人的随心所欲,而是从人才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角度,来合理的用好人才,尽量最大限度把组织需要和个人意愿统一起来。
人才以用为本,就要用当其育。人才要通过岗位去锻炼,去使用,会更好的发挥作用。只有在岗位上锻炼,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岗位。大家常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骝骝”。岗位成才就是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催化剂。一个人才如果没有能力、转化不了能力就是废人一个,读死书、死读书的人,就是这样的,转化不了能力,就做不出贡献。所以要把人放到岗位上,要坚持岗位成才,使用是最好的培养。
 
徐宏光:农业科研要有领军人才
真诚的希望黑龙江省农科院的科技人员,用价值创造价值,用财富回馈社会!预祝黑龙江省农科院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做出贡献!                   
              ———徐宏光
“十一•五”即将过去,“十二•五”马上开始,省农科院选择这个时机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恰如其时,探讨人才工作如何服务于农业科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具体从事人才工作,包括博士后工作、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学科梯队建设工作以及奖人才的奖项评定工作,在工作中使我充分感到了中国农业科技人员博大的胸怀,尤其是那种踏踏实实的工作精神。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是有目共睹。黑龙江省农科院是黑龙江省的骄傲,是全国农科院的一面旗帜,这也包括在人才工作领域。近几年,黑龙江省农科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提出的“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创新理念,使广大科研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农业科研必须和农业实际、农村实际、农民的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一创新理念,不仅仅是对过去人才工作中出现的评奖、晋升等等造假行为的猛烈抨击,更是体现了现代的用人观点,那就是“以用为本”。
建议省农科院在今后一段时期,应将人才工作的重点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加强领军人才的引进,即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一个企业需要一个工程师,一个比尔•盖茨富可敌国,一个巴菲特让全球的股票翻云覆雨,一个袁隆平也使中国的水稻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这个就是领军人才;二是让年轻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只有这样,事业才有希
 
韩贵清:开创全院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要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和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我院人才发展现状,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全院人才工作的思路、目标、任务和举措,按照省委、省政府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做好以全员聘用制为基础的岗位设置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创新机制,以人才工作新突破推动各项工作新发展。        
                       ———韩贵清
    当前农科院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全院各单位各部门从更高的层次认识人才、培育人才,以更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吸纳人才、集聚人才,以更务实的作风管理人才、使用人才,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厚待人才的浓厚氛围,创造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建设事业快速推进的良好局面。
    全院上下要进一步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就是要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培养力度,抓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依靠人才推动本单位科学发展;人才结构优先调整,就是要实现人才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人才结构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事业发展相适应;人才投资优先保证,就是优先投资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投资力度,尽最大努力解决人才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人才制度优先创新, 就是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全院各类人才的创业创新活力。
   各单位主要领导要把人才工作摆上突出位置,亲自抓好人才工作。一要重视人才作用。深刻认识人才(下转第3版)(上接第2版)在科研、成果转化、单位创优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骨干作用和带动作用,依靠人才突破科技发展瓶颈制约,推动本单位实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二要重视人才投入。人才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性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在这方面要舍得花钱,坚持人才投入优先保证,做好人才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扶持科研人员进修深造、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合作研究,不断提高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三要重视人才政策。不断制定、完善和落实好尊重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为各类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干创造良好环境,把各类人才团结凝聚到创建国际一流农科院的伟大事业中来。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事关我院全体职工切身利益的一项重大人事制度改革,院党组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今天我们在这里进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动员,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全院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要把握政策,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工作;三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岗位设置管理任务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