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学典型】周鑫:两度援疆兴农梦 边疆沃野绘答卷
2025-08-252020年4月,春日的暖阳还未完全驱散北方的寒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周鑫就毫不犹豫地乘上西行的航班,第一次投身农业科技援疆事业。自此,他开启了人生中诸多意义非凡的“第一次”:首次主动申请二次援疆、首次自编培训教材、首次指导职工破解寒地种植难题……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他既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又是科技服务和科普工作的“多面手”。五年多来,他始终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指引,将论文写在边疆大地上,...
2020年4月,春日的暖阳还未完全驱散北方的寒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周鑫就毫不犹豫地乘上西行的航班,第一次投身农业科技援疆事业。自此,他开启了人生中诸多意义非凡的“第一次”:首次主动申请二次援疆、首次自编培训教材、首次指导职工破解寒地种植难题……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他既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又是科技服务和科普工作的“多面手”。五年多来,他始终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指引,将论文写在边疆大地上,...
在兰西县红光镇的一处采摘园里,青年挂职干部潘雪正俯身与农户交流,仔细询问近期樱桃等作物的生长态势,并结合作物的生长情况给出了专业的田间管理建议。潘雪来自黑龙江省农科院,在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土壤与植物互作创新团队中担任助理研究员。2024年5月,在“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千人行动”中,他被选派到兰西县红光镇挂职副镇长,分管大农业。来到兰西县红光镇挂职后,潘雪根据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结合红光镇自然农业资源,...
六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湛蓝的天空下,向日葵正朝向太阳奋力生长,在广袤的田野间铺展出希望的绿意。2023年5月,一位背着实验器材、目光坚定的青年博士——刘佳,跨越4000公里,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来到十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启了他的援疆征程。作为黑龙江省第五批援疆人才,他带着龙江农业科技的“金钥匙”,在十师北屯市这片向日葵之乡,书写了一段科技赋能产业振兴的动人篇章。攻坚克难:让菌核病防治技术扎根边疆向日葵菌核病,...
“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国有多大,不援疆就不知道家国情怀有多深。”这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援疆专家夏善勇初到新疆时的深切感悟。2020年4月,他响应国家号召,跨越千里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投身农业科技援疆事业。2023年,他主动申请二次援疆,留下来继续完成未竟的心愿,誓言“把论文写在新疆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兵团百姓家”。五年间,他引进马铃薯新品种、制定地方技术标准、开展农技培训,让龙江马铃薯在新疆生根发芽,...
黑龙江是我国农业大省,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任。张喜娟博士毕业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我国农业生产的主战场——黑龙江省,并顺利地被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录用,从此在这片黑土地上生根发芽。自工作以来,张喜娟将寒地水稻轻简、节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作为主研方向,一直默默地努力为助农、富农、...
张冬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曾获神农青年英才、省杰出青年基金,省青年科技奖、省青年五四奖章、省农科院农科骨干英才、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工作至今,张冬杰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省院合作项目、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20余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5篇,出版著作3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授权专利4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多年来,张冬杰一直围绕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受到国家级保护的地方猪种—...
在守护“舌尖安全”的战线上,有一支由14名女性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先锋队。这支荣获过“黑龙江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的卓越团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在重大活动保障、应急事件处置、科研创新攻关中展现硬核技术实力,构建覆盖全链条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急难险重显担当,筑牢亚冬食安防线。面对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食品安全保障重任,团队主动扛起供赛食品检测“第一道防线”职责。自2024年10月起,...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地方猪资源保护研究与利用团队成立于2007年,多年来一直走在动物遗传育种科教一线,聚焦行业重大难题,系统揭示我国猪种资源遗传特性及机制,创建系统保种、定向育种和快繁优养技术体系,实施了保种、育种、生产性能提升三大工程,为我国猪种资源从艰难保种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科技支撑,开拓了猪种资源利用新途径,为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系统研究我国猪种资源特性及遗传机制。深入揭示了猪肉质调控机制。发现和验证了CAST、...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